“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曲红楼,吟唱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在红楼这方小天地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却不能免俗的是生离死别,最终在大红的幔布中闭上了这出折子戏。。。。。。
都说;女人似水,清灵润泽。在曹
雪芹才子的巨笔下,”玉带林中挂”的黛玉,”好风凭借力”的宝钗,”空云似桂如兰”的袭人,“气质美如兰”的妙玉,这些蕙质兰心,钟灵毓秀的女子们更是用自己蒲苇般的身姿,磅礴的才情粉饰了红楼,成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温柔之乡。
其中,最令我动容的便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凄美曲折的
爱情故事。
黛色,清冷而悠远,一如颦儿绝世独立,灵秀静雅。
初读
红楼梦,虽是惊艳于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的娇美,却不免对她的软弱哭泣感到无比苦恼,有时甚至觉得她斤斤计较不若宝钗般善解人意。随着
时光境迁,再遇红楼梦,细细品味,便慢慢懂得了黛玉那 “行动时似弱柳扶风’的shenti下一颗不流于封建世俗,冰清玉洁的
心灵。
母亲早逝,兄弟夭折,为了能安抚
父亲,年幼体弱多病的黛玉不远千里来到了
外婆家,从此开始了她孤身一人,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个外表浮华辉煌,内里丑陋肮脏的大观园中,黛玉邂逅了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相见时宝玉的一声‘这个
妹妹曾在哪见过’道出了两人前世的羁绊。或许,三生石畔的那一个‘ 倘若他下世为人,我便跟着他走一遭,将一生的
眼泪还他’宏愿便注定了他们之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銷香残有谁怜’’的悲凄结局。
有人说,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公子,”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醉卧”温柔富贵之乡’,这样的他如何能够配得上黛玉纯粹彻底的爱情。但在我看来,黛玉之于宝玉并不只是初见时的神仙妹妹,赏花赋诗的对象,更是同样蔑视功名利禄的知己。在宝玉的心中,黛玉是个
特殊的存在。她不同于王熙凤的张狂独傲,不同于宝钗的城府圆滑,不同于袭人的顺从温柔,甚至偶尔还会发发xing子,不理睬他,但就是这样的黛玉成为了他心上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朱砂痣,窗杦上闪亮的白
月光,有棱有角,真实存在。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
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就像那镜中月,水中花,始于冥冥之中,却终于虚幻之镜。
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纯粹而单薄的,她爱的只是宝玉这个人,无需宝玉有何作为,只愿两人长相厮守,将自己最灿烂的部分留在宝玉的
生命里。
无奈,这样的愿望在那个封建世俗的社会里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上无
父母托扶,下无兄弟支持黛玉又有何依傍能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相提并论呢?纵使外祖母怜爱疼惜,可又怎抵得上大观园中四大家族无上的利益呢?在世人的眼中,宝钗善解人意,温柔大气,家室厚实,与宝玉自是十分般配。
最终,在家族的压迫与欺瞒下,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也只能随花而落,掩埋于尘土,落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线香残有谁怜”的结局。一边是红纱轻幔,锣鼓声响。一边是暗影婆娑,枉自嗟呀。烛灭了,泪尽了,人已逝,今生终无缘。宝玉来时,曾经到处衣香鬓影的潇湘馆,如今人去楼空,江水自流,而他只能空留牵挂。
戏,终于在一片静穆中落幕了。。。。。。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故事结束了,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为当世人所称颂。这种爱情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也不是生死相随的震撼,平平淡淡,澄明清澈,超越了生死的距离,在
时间的长河中获得了永恒,就像遥远的格桑花,盛世相传,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朦胧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曹雪芹对女xing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他们或坚韧或独立或痴狂或豪放,尽管他们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却成为了红楼中独特的
风景。
当然,在红楼中除了对女xing形象的刻画,也不乏对男子的塑造。每读红楼,便不免对其中的些许男子嗤之以鼻。例如柳湘莲,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无所不为,只因宝玉的一番话,怀疑女xing,侮辱女xing,导致了尤三姐在退还“鸳鸯剑”时用雌蜂自尽。例如呆霸王薛蟠,骄横跋扈,荒yin无耻。在花柳繁华之地中,这些纨绔子弟肆意地折磨奴役女xing,视女人为玩物,也最终导致了女子们的香消玉殒。
《红楼梦》是
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的世界,展现了
情感与现实斗争的执着激烈,而情感对于人们来说,就像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是一方鸟朦胧,月朦胧的净土,虚幻不可度量。无论时代如何交替,总是占有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纵使其中的
人物都成了封建社会牺牲的对象,以苍凉惨痛的结局终了,他们却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地绽放,同时也拥有了后世人的怜叹与称颂。
鲁迅说:“纵观《红楼》,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到了yin,才子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读罢《红楼》,我看到了宝玉与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看到了尤三姐作为女xing的尊严,看到了封建时代利益至上的原则,同时也感受的作者人生的波动起伏。(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一个午后,一抹花香,一本红楼,几缕清风,如斯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