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 正文

《复活》读后感

2019-05-07 20:44:40   作者:吴昊依

  幸福的人儿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小说描述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
 
  两个人的复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
 
  我尤其赞叹玛丝洛娃的善良坚强不屈。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天真活泼。
 
  她与聂赫留朵夫公爵产生了一段完美无暇的初恋,但这一切却在两年后被毁掉了。
 
  在“那个温暖的有风有夜晚”,在那个小小的车站,卡秋莎的最后看到了她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巨大的等级差异,悲哀欲绝的她再也不坚信上帝和善了。
 
  她深信关于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骗和谎话。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
 
  她在精神上灵魂上死亡了。
 
  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正直而无私的少年了。
 
  正因“坚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实在太难了”,他不再坚信自己而开始坚信别人了。
 
  因此他沉溺于贵族式的腐败与堕落的生活,同样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后的两人再次相遇,聂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审,玛丝洛娃却沦为了命案的嫌疑犯。
 
  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很担忧自己的罪被公之于众,怕自己名誉扫地。
 
  当他真正看到玛丝洛娃所遭受的苦难,才开始真心的忏悔。难能可贵的是公爵并不只是嘴上忏悔,而是切实的行动起来了。
 
  说实话,从这时我才一开始对公爵的厌恶转而对其改观。
 
  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她请来申诉的律师。
 
  一次次的为她上法院,甚至去农村,拜访那些虚伪的不称职的法官、将军乃至国务大臣。
 
  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的忏悔之中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净化,开始“复活”。
 
  在之后他随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毅然决然地放下自己的贵族生活。
 
《复活》读后感
 
  不仅仅帮忙玛丝洛娃,也帮忙其他的囚犯,为无辜获罪的革命做事,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复活”的也更为彻底。
 
  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尽管沦为妓女,又受诬陷入狱,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
 
  虽然一开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聂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诚的行动后,还是原谅了他。
 
  玛丝洛娃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复活”。
 
  在去西伯利亚的流放中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玛丽帕芙诺芙娜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善良深受感动,正因西蒙松对她的毫无芥蒂的感情而竭尽全力唤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质。
 
  使玛丝洛娃获得“复活”与新生。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就语言风格而言,读起来简明易懂,让我感到轻松。
 
  小说所表达的意义却不是那么的轻松,而是严肃的,至于这本小说为什么要叫“复活”呢?
 
  我想是这样的:在书中,聂赫留朵夫的日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我觉得她的内心在变化,连我都不敢相信,可是我觉得她就是在复活。”
 
  看到这里我顿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本小说叫做“复活”作品以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与道德上的复活。
 
  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我仍是一个漂亮的人。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看世界会更加美好
 
  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会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空间,与人为乐,给自己快乐
上一篇:读《目送》有感1000字
下一篇: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3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