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 正文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2019-11-04 06:08:17   作者:呱唧

  读了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后,不免感触颇多。在当代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世界里,很少有人能沉淀下来认认真真的去读一本经典。我们也许大多接触的都是教材和网络小说,而经典却被很多数人抛之脑后,只能默默地待在书架上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而卡尔维诺的这本《为什么读经典》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到底什么才是经典。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这样介绍:“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它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经典作品是一些能够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它能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也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为什么读经典》
 
  也许这正是一本经典的魅力所在。臧克家曾说:“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一本真正的经典能够让人在读完后有所收获,且每次读都能有不同体验,它在你不同的年龄段阅读展现的将是不一样的层次、不一样的感受,它会一次一次刷新你对它的认知且在你每每重新阅读时唤起你之前阅读的记忆,时间冲刷不了它刻下的痕迹,其他书籍也磨灭不了你对它的印象。它是你的老友,同时也是你的导师。
 
  《围城》这本书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方鸿渐是“新儒林”中尚有正义感的人物,他的出国留洋,目的是“光耀门楣”,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剧的结局,正是传统文化所致。作品通过对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我读完这本书时大抵能感知到的也就这些,这是钱钟书先生对当时那个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让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有所启发。
 
  还有一个层面则是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可惜我还未能完全理解这个层面,也许是人生阅历有限,也许是思想觉悟还不够高,这些可能都要等我在之后的人生中再去慢慢体会。
 
  在拉尔维诺的这本书中我还得知经典能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普希金曾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想的确如此,经典带着它自己特有的印记,历经多年,能够来到我们面前,影响的是不仅是我们,还有历代将它们保存下来或阅读过的人。
 
  读经典,洗涤的不仅是自己的心灵,也让自己每次读有所得!
上一篇:《活着》读后感1200字
下一篇:《一生一事》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