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活着》读后感900字

2019-12-26 01:28:21   作者:瓜子大王

《活着》读后感

  感觉与思考是人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也是我写读后感挖掘的两方面。以前我总是分不清楚,要么用感觉来思考,要么用思考来感觉,甚至大多时候将它们混为一谈。也许是《活着》启发了我,对于这两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这也有写作的功劳,就像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写的一样“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
 
  “我阅历尚浅,修行不足,还未到喜欢余华的年纪”这是我给自己读完两遍《活着》后内心依然毫无波澜的解释,很难想象如此的事实,紧接着我又看了许多书友们写的有关《活着》的读后感,有久久不能释怀的,有读时哭的不能自已的,还有对比福贵的经历突然发觉自己还是很幸福的等等,如此更增加了我写这本书的读后感的难度,事实上这也是截止目前我写过的为数不多的读后感中用时最长的,修改最多的。我是个年轻人,又是年轻的读者(没真正读几年书),对我来说阅读所触发的感觉开关更多来自优美的文字描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与作品中人物相类似的经历或遭遇等等,然而遗憾的是这几点我在《活着》里都没有发现。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近乎日常口吻化的文字描述,平缓自然的故事情节,而且小说的背景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有四五十个年头了,我想这些是导致我读完没有感觉的原因,但好的是能够感觉到自己对一些事物没有感觉那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感觉。
 
  就我的认为来说,阅读所触发的思考的开关一方面来自作品所要探讨的话题的高度,另一方面是作者意识形态的高度。活着的目的就是活着的时候,看来这种就是痛苦,痛苦与欢乐之间就是一种虚幻的错觉,有些人只要是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有些人活着就是苦难。当然最核心的就是如何面对苦难了,能活的幸福,要想从思想中得到快乐是很难的痛苦,挣扎,愤怒统治者。也许这正是作者的目的,就像余华在《活着》自序里说的一样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这是一种超然状态。
 
  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我更了解了那个时代,在国共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等的背景下,它不是历史选择或者造就的英雄人物,更不具有指点江山的影响世界,这就是一个小人物一生的苦难造就而成的一个故事,而余华也不是一个作,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就像福贵一样,也像我的外婆,我是从小都喜欢听她讲故事的,她也像福贵一样。
上一篇:围城的读后感1000字
下一篇:史记读后感55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