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在这一本类似访谈录的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疯子和天才的距离。
这个世界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这本书的作者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群交流,让读者
简单了解了所谓“疯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异于常人的世界观。
精神病人,事实上并没有传言的那么恐怖,他们只是来自另一个世界,而他们眼里的世界,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诠释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许这不符合科学的客观事实,又或许这颠覆了正常人的世界观,但这正是所谓“疯子”与我们之间的不同。都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两者都是极端,“疯”在了对的点上可能就真的成了天才。
举个例子,就像科学
家霍金。其实,霍金小时候的学习
天赋并没有多高,他很晚才学会
阅读,在班里的成绩也没有多么靠前。
老师经常觉得他的
作业“很不整洁”,还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也有人借此嘲讽霍金。甚至有
同学和他打赌,说他将来肯定成不了才,认为他是疯子,还给他取了个外号——“爱因斯坦”。结果隔了几十年后,霍金真的成为了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一位物理界的大师级别
人物。这让当时教过他的老师都大吃一惊。
其实,霍金的“天才”潜能,貌似是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的。小时候的霍金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运行感兴趣起来,经常会把家里的东西拆开,来为自己答疑解惑,但过后再想把他们组装起来时,自己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
父母并没有怪罪于他,甚至自己的
父亲还充当起了数学和物理学老师。渐渐的,霍金发现自己
喜欢上了物理,从那以后,他开始了对物理学的深层探究之路。
书中写到过一个19岁的小女孩,给我的印象最深。她眼中的我们,是双重的。当她正常看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是我们;但当她模糊着看我们的时候,她眼中的就不再是一群人,而是一群动物。小时候的她也曾经因为这惊人的“天赋”惹出了不少麻烦。她可以把人看成动物,而且连细节都能刻画的那么清楚。有时,我竟也会羡慕她,想想看,在你的世界,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飞禽走兽,事实上也蛮
有趣的。这个小女孩,把自己的父母想象成
猫和蝠鲼,把作者想象成带着花纹的
蜘蛛,把自己当做鼹鼠。后来作者通过对女孩父母性格的了解,发现这与她想象动物的性格很相似。作者猜想,或许她的犁鼻器特别发达呢?就像鼹鼠一样,嗅觉大大强于视觉。
另一个17岁的少年,甚至让作者花费好长
时间去阅读物理书籍,才能和他做最起码的交流。在谈话时,还叫来了一位
年轻的量子物理学教授。我一开始也很奇怪,这个仅仅只有17岁的男孩,有多大的能力,竟然让作者请来了量子物理学教授!后来,当我刚看到另一页的时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到现在,我都没有彻底读懂他提出的四维生物。这也是困惑作者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都是思维生物,除了
空间外,在时间轴上我们也存在,只是必须遵从时间流的规律。”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下一页,我看到那位量子物理学家说,这段话就是因果关系时,我才有点理解。之后的一段段话,让我一次又一次怀疑这是不是只是一位17岁少年的想法。他的思维远比我们要复杂的多,但自己却又很轻易就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难道你能相信,这句话是一位17岁的精神病患者说出来的?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过:“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丝头发的距离。”也许这本书,阐述的就是迷失方向的疯子。不被他人理解,却总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不管怎样,总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边是天才,一边是疯子;一边让人
敬佩,另一边让人敬畏;一边得到认可,另一边不被世界理解。我们,总能从别人眼里,看到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