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一个幸运儿在
特殊的
历史时期降临人间,这就是我。
1973年6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身患重病、肩负重任重回阔别了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谁也不曾想到,我个人的
命运会和总理、会和国
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吴瑛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牵动了太多人的心,也深深地影响着正在读小学的我:“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然而
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
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
时间能停下来!”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能够让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致哀?这是
中国第一人!带着这样的疑问,少年的我翻开了《在沉痛悼念的
日子里》,收集了一本又一本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
1989年初中
毕业的我,毅然
选择了师范专业,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把自己所看、所学,毫无保留地讲给
孩子们听。还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曾经有一位伟人,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一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恩来。他没有一分钱存款,他没有一个孩子,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这样的人,带给我们希望,带给中华民族希望。
2019年6月,我校全体党员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这部时长一个多小时的影片,让多少人泪湿衣襟?
角度一:延安的人民群众
牛娃一家赖以生存的耕牛,在战乱中走失了,总理冒着
生命危险帮他找回了牛。因为总理知道,这头牛是这个孩子一家人
未来生活的希望。心系百姓,百姓爱他;郝大爷拿出家人为其七十大寿留存的宝贵的几斤小米,大老远连夜给总理送来,是延安老乡对总理的牵挂,是延安人民对共产党人的永远的信任。心系百姓,百姓念他;阔别26年再次见到周总理,曹大娘看到消瘦的总理,拿出
鸡蛋要给他补补,总理不舍得吃,她还怪总理生分了。心系百姓,百姓敬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理,用
身体力行生动诠释了“延安精神”。这种精神,
感动着当年的延安百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民。
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孕育了燎原的革命火种,见证了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这里,既有土生土长的延安民众,又有中国的新生
力量——下乡知青。身患重病、百忙当中的周总理亲切同他们交谈,给予支持,给予
鼓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排除万难,水到渠成,承载着总理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从他们那里,我看到了熟悉的东西,亲切、自然。他们身上有一股蓬勃的力量,那是我们的理想,那是中国的希望。
角度三:身边工作人员
地方领导铿锵有力地立下“三年变样、五年亩产翻番”的军令状,是周总理甘于奉献、不忘初心高尚品质的影响,是延安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生动写照。
初心永驻,不负人民!这样的共产党人,这样的中央领导,是全中国人民之幸。
我庆幸,我骄傲,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我们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引导一代又一代
年轻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
梦想的正能量。
花的事业是
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叶的事业也许永远都不会惊天动地,但正是渺小、不起眼的叶成就了花的绚丽,果的辉煌。我愿做这渺小的、不起眼的叶,在
雨露
阳光中把自己奉献给花、奉献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