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刘英全
这一战,拼出了山河无恙、
家国安宁;这一战,打出了
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这一战——就是抗美援朝!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第70周年,70这个数字承载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热血所铸成的,是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镌刻的。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的这个光荣的
日子里,回顾并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上甘岭》,我再次热血沸腾,深感震撼。《上甘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时长124分钟,是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黑白电影,于1956年12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的带领下,坚守阵地,克服断水断粮的困难,在坑道内
坚持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
故事。电影中的插曲《我的祖国》传唱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电影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场景:一是上甘岭战斗中我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理想信念。侵略者先后出动了三万多兵力,使用大量的炮火、
飞机和坦克,在我军只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两个山头阵地上倾泻大量炮弹。而我们的志愿军在这个阵地上,即使面临着22天的断粮断水,仍坚持与敌人相抗衡,为革命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
时间。二是分享仅有的
苹果,谁也不肯多吃,把生的
希望留给别人的高尚情怀。连长把仅有的一个苹果交给指导员,指导员又将苹果传给重伤员,一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连长带头咬了一小口,再往下传,一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人民舍己为人,血性铁骨的精神。
联系当今国际
环境复杂多变,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及多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无比坚定、无比
自信:青春以奋斗为底色,青少年更是为国家奋斗的践行者,
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所创造的和平年代,我们要做的就便是勇立洲头,做时代真正的先锋者。
篇二:《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麦嘉欣
看到战士们在那样
饥渴的情景下,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连长把苹果切成小片,送到每个战士的手中,内心的
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忙。”
这让更深刻地明白到何谓之“上甘岭精神”,更能体会到如今的
美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哪有什么
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竭尽全力守护我们现有的美好社会,在目前的大学阶段,我们应该用知识武装自我、不断充实自身,以便
未来才能更好守护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国。
篇三:《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黄铠桦
《上甘岭》这部电影围绕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的攻守展开。八连连长张忠发在接受了上级撤退的指令后,仍不死心,坚决不肯
放弃上甘岭这一重要战略位置。于是他们驻守在此,
等待时机,拖住敌人的进攻。在不断消耗敌人有生
力量的同时,八连的物资也在消耗,渴与饿威胁着驻守坑道中的战士的
生命。但这并没有成为战士们退缩的理由。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听党指挥,服从命令。面对上级的让他们驻守坑道,拖延敌军的命令,起初有许多战士无法理解,但是他们还是执行了上级的意见。在随后的应敌中,即使面临着饥饿缺水,敌人封锁与围堵等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在坑道中坚守了24天,没有突围,没有反攻,时刻听从党组织的号令,为获得大反击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面对敌人的凶猛进攻,没有一位战士胆怯退缩,而是始终冲在最前线,守护重要的阵地。出去
寻找水的战士,都是抱着有去无回的信念。在反攻中,杨德才牺牲自我,抵挡了敌人新增的火力,让反攻的战斗顺利进行,最终夺取了上甘岭的主峰阵地。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团结一心,一致对外。七连的孟指导员在将阵地转交给八连后,坚决不肯退下阵地,而是协助八连,继续奋战。在极度缺水、食物的情况下,大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和平的
时光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的和平时光,都是革命先烈们的牺牲与流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不断拼搏,奋勇向前,积极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才不会辜负了众多革命先辈的牺牲。
篇四:《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周艳萍
2020年10月23日我们开展了党员通报大会,并举行了观影活动。在成为预备党员的第一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回顾并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上甘岭》,我再次热血沸腾,深感震撼。凭心而论,《上甘岭》这部电影从拍摄的技巧上,赶不上现在电影院上上映的任何一部电影,从反映战争题材的角度,它赶不上像《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等现在很多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学习发扬战斗堡垒作用的时候,却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一、八连长张忠发的战前动员的战前动员对我的起发很大。影片中的张连长在敌我双方力虽对比悬殊,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调动和稳定战士的情绪,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张连长的战前动员和及时的掌握好战士的情绪,对我的教育很大。在大是大非眼前,我们中国共产党党人要能守得住、站的稳,不慌稳定,既要能够很好分析形势,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实习
老师,要深进了解学生所想所需,需要老师很好的把三个代表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而要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听取大家的反映,不断的调整每
一个人的心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八连长张忠发困难眼前不低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我的印象很深,生活中有的是困难,需要的是我们要有好的态度。说起来,人这一生,大家的结果都一样,最后都要死。可是不该庸席碌碌地过一生,而要有所作为,要有大作为。对于生活,对于工作,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
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向高峰攀登,从诶会有更宽广的明天,更好的前程。“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想起慧广法师的一段关于生死的阐释:“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的人,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无关紧要了。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三十岁、二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多活几十年,后者则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著,对于体认得生命意义,清楚宇宙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已不觉得遗憾。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足一样的;一年就是万年,万年存在一年中。人们以为离开了瞬息万变的时间,别有永恒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永恒是存在时间中,离开了无常的时间,就没有永恒的存在。所以,只要你创造了永恒,将
人生提升到永恒的境界,那么,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总脱离不了为了生活而努力地活下去。便是要求我们该创造生命的永恒,其实,若创造了永恒,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我们该为别人想得更多一点,为别人做更多一点。
战争是残酷的,我军用鲜血赢得战争的胜利,看那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志愿军,坚守在五圣山。我们要永远记住志愿军为我们抵挡了战争,阻止了硝烟弥漫到祖国,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
幸福生活。
篇五:《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叶淑君
今天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教室集体观看了《上甘岭》影片。《上甘岭》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这部影片有很多令我动容、落泪的片段,例如,当受伤的七连指导员将上甘岭主锋阵地交到八连长的手中时说:这块阵地,长500英尺,宽不到300英尺,此刻一寸不失,我将它交给你们了。八连长以及一众士兵们以为党和国家死守每一寸土地、永不退缩、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付出了无数鲜血,并最终获得战役的胜利。到影片的最后,八连长将阵地交给上一级领导手中时又说:这块阵地,长500英尺,宽不到300英尺,此刻一寸不失,我将它交给你们了。如此的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现今我们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流血牺牲换来的,作为
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如今的和平稳定的生活,努力增进自身技能,一心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篇六:《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彭永薇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70周年。70年前,伟大的
英雄战士们带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使命奔赴战场。他们怀着击退美军的决心,在恶劣的环境之下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令我敬佩,同时,我也为自己生于中国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政法系全体党员和预备党员一同观看电影《上甘岭》。上甘岭战役是中国出军抗美援朝战役中的著名战役。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物资资源缺乏,而上甘岭一战,更加体现出我国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影片中一句“这块阵地,长500,宽不到300英尺,现在一寸不失,我将它交给你们了”在志愿军交接和交还的场景中复现,那是志愿军死守阵地,永不退缩,坚决完成上级交接任务的决心的强烈体现!面对敌军侵入,我们不得不打,而是必须打胜,别无
选择!
团结一致,死守阵地,全力出击。这是对中国抗美援朝志愿者最好的描述。志愿军在艰难的环境下,除了枪支弹药匮乏之外,水资源也极度缺乏。当分队带来苹果给连长时,连长把苹果让给了因战受伤的伤员,而伤员却坚决不要,认为应该让给能为战争出力、有需要的人。在忍受着饥寒的环境下,志愿军们仍能相互照顾、顾及他人、团结一致,团结力量大,只要团结起来,我们就可以战胜任何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这正是中国的精神。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勇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反抗侵略。今年9月份,韩方向中方移交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憾及相关遗物。2014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烈士回归祖国怀抱。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回家!英魂归故里,浩气存天地!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
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没有体验过饥寒交迫的感受。因为抗战英雄的英勇付出,我们享受着安宁、富足的生活。因此,我们更要团结互助,发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作为学生党员更应该铭记历史,肩负使命,充分发挥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奋斗。
篇七:《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林洪如
70年前,有这么一群人,志愿在花样年华,美好
雨季里远离祖国来到这烽火连天的战场,这么一群人,或许我们无法一一的叫出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可爱的人,他们都是当初抗美援朝的勇士。而今晚,我也有幸观看了这一群人的英勇事迹,观看了一个祖国由盛转衰的过程。这部片子就是——上甘岭。
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小小的连讲起,整个影片带有热血与诙谐,而我却在这一个小小的连,在这一个坑道和几个
人物中,看到了一个个敢战,善战,胜战,浴血朝鲜战场,淬火成钢的
年轻中国人。
当时,寒风凌冽,宽广的鸭绿江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上英勇奋战,面对困难,他们不退缩,不逃避,不放弃,努力的守住中国的疆土。一旦出现了退缩的举动,他们便认为是对党的极大不尊敬,是十分丢人的行为,然而,正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国家的岁月静好,是他们在为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是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而如今,我也
成功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不能够随时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但我也期待有一天,我能够将我的青春融入这火红的岁月之中,不断地砥砺前行,不断地为这个
温暖的国家添砖加瓦,不断的坚持我们那一颗赤子之心,永不消褪。
我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奋斗也永远是青春的底色,我将继续前行,重温历史,始终铭记,不断地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不断地在忙碌中积累知识,从而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党员。
篇八:《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朱慧微
今年是
特殊的一年,今年的观影活动也是最特别的一次。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体党员同志聚在一起观看了影片《上甘岭》这一重大战役。对于青年一代刚刚20出头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和平的国度,战争似乎与我们很远。本次活动通过观看记录这场战争的影片,一下将我们拉近历史,直观、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赤子之心,抛头颅洒热血为完成坚守阵地的使命任务赴汤蹈火。影片呈现了许多令人
感动的人物,有
眼睛受伤缠着绷带却依然对阵地了如指掌坚守阵地的孟指挥员,有全连打的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有脾气的八连长,有巾帼不让须眉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女卫生员,有在战士们极度缺水状态低迷下引导大伙望梅止渴的排长,有始终坚守在后方对战争形势做准确预判和战略部署的师长,还有每一个前线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战士,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不同的精神。此外,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毛主席“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具体实践,深刻感受到了党支部的力量,支部委员间互相批评指正,成员也自觉进行自我批评,是战役获胜的一大关键。
今天的我们虽不再需要冲锋陷阵,但上甘岭战役所体现的精神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依然适用。在疫情之下,我们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是我们要像这些英雄战士一样,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完成任务,绝不逃跑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相信胜利总归是我们的。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窘境之下,要学习战士们熬过在坑道20多天且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坚持到底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只要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黎明的曙光其实就在眼前。
篇九:《上甘岭》观后感
作者:王嘉颖
正值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系党务中心一起组织学生党员同志一起观看了电影《上甘岭》。该电影讲的主要讲的是中共某团八连接手七连用生命死守下来的阵地,从表面争夺领地到转入坑道战再到全军配合展开全面反攻的故事,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一次最重要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物资不足,很多细节,如仅剩水不多的水壶,一个传一个都只抿一口,到最后甚至拒绝,他们一个个嘴唇干裂,干粮都咽不下去,都要坚持下去。如那两个被推来推去的苹果,战士希望留给伤员,而伤员只是闻了闻便特别满足,希望给可以战斗的同志,最终只能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如唯一的一位女医护人员在坑道被扔近毒雾弹时,把自己的口罩分给别人,不顾自己安危挡去帮助正在开枪的连长。他们的战
友情让我留下的
眼泪。
在最初七连指导员将阵地交到八连长手中时说:“这块阵地,长500英尺,宽不到300英尺,此刻一寸不失,我将它交给你们了”。影片最后,八连连长没有辜负所托,将这段话和阵地同样交到上一级手中。这看似光荣完成任务的背后,志愿军付出的惨重代价可想而知,在影片最后的镜头,八连当时加上女卫生员与连长自已,全军剩下的只有9人。尤其那个堵抢眼的年仅十八岁的杨德才让我感到
心痛,在真正的战争中,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年纪尚小就志愿参军,一股子倔脾气,不服输为国家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生命,将最美的青春热血年华抛洒在战场。对比我们自己,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可以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真的要
树立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不虚度光阴去提升自己,在未来为祖国献出我们的知识、技术、
劳动,壮大和富强国家啊。
还有在影片中的士兵们都闹哄哄地去捉的那只小松鼠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坑道已经缺粮,按照我个人在遇到这样困难条件下的逻辑,我想的是宰杀吃掉,但他们特别
喜欢这只小动物,并一直留在身边,在战斗结束时将它放回了松树上,让我感受到虽然战争无情,但人有情,那个“小玩意儿”是在臂膀守护下安全
成长的小生命,这个细微之处就让我感受到我军是真的是“仁义之师”,与影片开头与朝鲜村民一同行军,和史料记载我军的行军作风不谋而合。
距离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70年了,这部电影拍摄于1956年,是一部真正“老电影”了,但今天来看仍然震撼人心。近期电影《金刚川》也马上要上映,希望这类作品和历史影像能够越来越多,把握我国的宣传口,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让我们一起不忘历史,致敬英雄,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