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关于知了的散文
2019-09-02 03:03:33 作者:阿莉
今年真热,知了好像很
喜欢热,像是比往年更多,叫的更响亮。晚上和
老公出来散步,忽然看见邻居
家的
孩子在他
爸爸的指导下套知了。我俩也站住脚看他怎么做。那孩子站在一棵大柳
树下,高举着
钓鱼竿正小心翼翼的靠近停在高高的枝头上的知了,钓鱼竿头上系好了留着活口的渔网线,一下子靠上了知了的头部,但是孩子操作不熟练,没拉住,手一抖,知了飞了。孩子没有气馁,又举着他的钓竿儿,去
寻找下一个目标去了。我和老公继续散步。这知了就成了我们闲聊的话题。
老公说他小时候
夏天可喜欢捉知了了。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竹杆套,二是用面筋粘。用面筋粘比较
简单,向
妈妈要一点和好的面,在水里反复洗成粘粘的面筋,沾在竹竿头上,到时用它粘住知了就成。不过这个只能用一次,再用还要做面筋。用竹竿套就要准备好系活扣用的线。又要韧性好,又要细细的。棉线太软,麻线太粗。最好用的就是马尾巴。又细又韧又挺拔。这就要趁着饲养员不注意,悄悄的绕到马屁股后面,捏住一根马尾,猛地一拽,扭头撒腿就跑——要是跑得慢马蹄子就踢上了。再选一根尽量长的竹竿,一般是用家里撑蚊帐的竹竿。把马尾弯成n型,绑在竹竿顶端。套杆就做成了。然后
选择一个傍晚,和小伙伴们结伴,带着这件“套知了神器”就出发了。到小河边,到大树下,找知了叫声最响的那棵树,仔细观察,一发现目标,立刻锁定。举起套杆贴近套住知了的头部,知了一动,爪子正好搭在马尾上,迅速收杆,知了一般就逃不了了。树下的孩子们一阵欢呼。这是那个年代在夏天农村孩子很
开心的一个活动了。
说起知了就不能不说挖“知了爬”。威海叫它“马拉候”,夏津叫“截留爬”。哪个东西挖来后洗净,经盐渍,油炸,是个下酒的
美味。老听老公说起怎么挖“截留爬”,也勾起了我的兴趣。那几天老下
雨,雨过天晴,土质松软,就是挖“截留爬”的好时候。那天傍晚,我和老公带着准备好的工具——铲子,钩子,塑料袋,当然必须还要带着手灯就出发了。是在小区旁边的一溜高高的大白杨树下面。老公有着丰富的经验,很快,就熟练的挖出了一个“截留爬”。我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向老公请教。老公观察了一会儿,指着一个地方让我挖挖看。铲去浮土和树叶,露出了一个指头粗的小洞。再往深里挖个两三寸,拿起手灯一照,呵呵!里面的“截留爬”睁着大
眼睛和我对视呢。不大一会儿,我俩就挖出了十来个“截留爬”。够一顿美味了。
知了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可是它们一生的大多数
时间是在漆黑的地下度过的。知了的幼虫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3年,长的要生活5~6年。最长的要在地下呆上17年,吸允着植物根部的液体生存。
度过了漫长的地下生活以后,蝉的幼虫才从地下钻出来,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圆圆的小洞。它们刚刚从地下钻出来时还没有翅膀,艰难地爬上草丛或树梢,脱掉浅黄色的蝉衣后,才变成了有翅膀的蝉。过了一些
日子,雄蝉开始唱歌了,这是雄蝉在向雌蝉求爱,这“知了、知了”的
声音,对雌蝉来说,是美妙的
爱情歌曲。它们很快
结婚了,雌蝉在树枝的嫩皮下产卵,几个星期以后,雄蝉和雌蝉完成了种族延续的任务,就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生命进行曲还在继续。不久,新的一代诞生了。幼虫从树上落到地面,又钻进土里,再度过起“隐居”的生活。周而复始。
其实想一想,知了也很了不起呀,它的一生主要在黑暗的土里。为了能在树上放歌,为了能自由飞翔,不惜在土里隐忍几年甚至十几年,积蓄
力量。经过几次
痛苦的蜕变,终于在某个夏天的晚上,爬上地面,爬上树梢,放声高歌。展示了它最
美丽的一面。哪怕只有短短得几个月呢。
我们作为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其实应该学习知了的精神,为了自己的
梦想,耐住
寂寞,忍受痛苦,积攒力量,总有一天能实现我们的梦想。难道我们连一个小小的知了都比不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