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内衣的发展史详解【组图】
2019-06-18 17:25:37 作者:网络
我们现在的内衣几乎都是三点一式的,但是你可知我们前辈都是怎么穿内衣的吗?
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薄、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是隐晦回避的。
中国内衣的
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述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秦汉开始的。
《礼记·檀弓下》里写了这么个
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 ’命彻之。”敬姜是季康子从祖母,这个老太深明礼仪,孔子对她有很高评价。从这段记载可看出,当时的妇女在去世之后,要备亵衣入殓,不过这种女人的内衣通常是不能见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显露。
大凡书中描写某女在人前露出内衣,那一定非良
家女子。《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在与贾珍、贾琏饮酒时,“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
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一个在中国古人眼中坏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秦汉时期,内衣叫“抱腹”
此时较常用的女性内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一般在腹部
简单地横裹一块布帕的,称作“帕腹”;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的,称作“抱腹”;而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的,称作“心衣”。
魏晋时期,内衣名为“两当”
“两当”最早由三国两晋南北时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裲裆”传入中原的,后被汉族女性接受,发展为当时的“两当”。“两当”通常为两层,夹层可衬棉,既可挡胸又可挡背,贴身保暖。
唐代,称作“袔子”
唐代女性以胖为美,发明出无带的内衣,称为“袔子”。“袔子”是一种无肩带、侧开合内衣形式。唐代女子
喜欢穿半露胸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在胸下系一阔带,外披透明薄纱,内衣若隐若现。内衣外穿其实可以追溯到唐代。
宋代,名为“抹胸”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
习惯。宋代“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元代,称为“合欢襟”
“合欢襟”是由后向前系束的。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
明代,称作“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尽显身材。
清代,叫做“肚兜”
清代一般是菱形状,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其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的带子既有绳、丝绢,也用金、银、铜链等。
近代,称作“小马甲”
近代,即民国初年,女性开始注重
身体曲线,于是便产生了形制较窄的“小马甲”。小马甲”一般以对襟上的扣子开合,其吸收了西方内衣束胸的特点。而“小马甲”后来也逐步演变为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胸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