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1700字

2020-03-26 21:30:38   作者:小海螺

  你听寂寞在歌唱,轻轻的,狠狠地,歌声是那么残忍,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题记
 
《呼兰河传》
 
  里的书橱算不上很大,但是在闲暇时间,你若想挑上几本,也不难。那个午后,我选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上学的时候读过。那时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团圆媳妇》,只记得当时读完泪流满面,看着小团圆媳妇经历的一切,内心无比压抑。工作后印象最深的便是课本上的那篇《祖父后园和我》,它让我不止一次的忆起了童年时光,至于其他篇目没有太多的印象了。
 
  打开《呼兰河传》,便跟随萧红的笔触,到了一座叫“呼兰河”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沿着十字街头,众生相一一铺展开来。
 
  十字街头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往后延伸便到了东西二道街,那里最惹眼的要属那个“大水坑”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水坑,水涨了,水落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水大时,不但阻碍了车马,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战,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这泥坑子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闷死过,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没有一个。可见这泥坑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福利:可以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
 
  卖豆芽菜的王寡妇,唯一的儿子掉到河里淹死了;为了驴子而哭瞎了眼睛的妇人,让人觉得的确不值得;扎彩铺里精致的阴间小宅,让人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的好。还有那刚出锅的麻花,那卖凉粉的,那卖豆腐的.......第一章就在这春夏秋冬,风霜的循环中,结束了。呼兰河除了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跳大神,往往在天黑跳起,一打起鼓,男女老少都往跳神的人家跑,唱和的词调传达着一种悲凉的情绪,这鼓声,会使人终夜无眠,然后思索着"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病好了没有?
 
  野台子戏,一唱就是三天,与其说是谢天地庆丰收,不如说是一次家庭小型聚会,戏还没开台,呼兰河就热闹不得了,接姑娘的,唤女婿的,烛火灯光之下,一谈谈个半夜,真是温暖而亲切。
 
  娘娘庙大会,这也是为着神鬼,而不是为着人的。老爷庙和娘娘庙离得不远,可是烧香的人必先要到老爷庙磕过头,才能上娘娘庙去。所以让人不得不怀疑,难道阴间也是重男轻女?当地的县官甚是负责,为了保护庙宇不被破坏,禁止乱刻乱画,规定不到初一十五,一律把庙门锁起来,这是很讲仁义道德的,可又有传说县官的第五个姨太太,就是从尼姑庵接来的。呼兰河的精神盛会,可谓花样繁多复杂,一时竟说不清楚了。
 
  “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嗡嗡的叫着,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第三章,或许是萧红最快乐的一段回忆,因为面对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祖母用针刺她,她还有非常爱她的祖父,何况还有那个后花园。
 
  每当读到这一章时,童年里温存的记忆便会闪现在脑海中:老家的院子,那棵老槐,树下的小石桌,那些已逝的故人。他们好似从未在我的生命中出现,却又无时无刻不影响我的一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人总习惯了忘记,总习惯了随遇而安。可当记忆在一瞬间被唤醒时,你可以确定人生之路已经走得很远了。
 
  《呼兰河传》越往后看越感凄凉,第四章里,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荒凉”,“刮风和下雨,这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在常人看来,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躲避外界风雨的避风港,是温暖的象征。可萧红为何反复强调家是一个荒凉的地方?
 
  蒿草长到大人的腰了,下雨后,草稍上都冒着烟;翻遍了大缸旁边的破口坛子,看着潮虫涌进涌出;砖头晒着太阳;猪槽子上又长了蘑菇;铁犁头生了锈;出租的三间破房子,开粉店的那间雨后房顶会长出蘑菇,开磨坊的那间时时传出沧桑的梆子声,养猪的那间常年臭气熏天……
 
  这里的一切都是属于萧红的,这里有她寂寞的童年,有她孤独的身影,有她无法诉说的心迹。
上一篇:《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900字
下一篇:读三国演义有感55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