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文
当前位置: > 原创美文 > > 正文

春节红包奉父母

2018-02-27 21:12:22   作者:乔斌礼

  农村人把钱用红纸简易的包起来,城市人把钱装进买来的精致的红色纸封里,故称红包,红包的使用和流行大多用来表示喜庆或人情爱意的。如:婚礼宴席上,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给新娘新郎的改口费;小娃做满月时各方亲戚给婴儿的见面钱;过春节期间庭长辈、亲朋好友给孩子的压岁钱皆称红包。这三类红包,乡城里外,不但人所共知还不断刷新加码,相互攀比,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含金量成了人情冷暖的标尺。但唯有一种红包——春节孝敬父母钱,日益被后代子孙淡忘或者被种种难言之隐所淹没。
 
  在改革开放以前,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每逢春节若不能回家团聚,都要给父母写一封信问安祝好,递回百二八十的汇款,有的还是电报加急汇款单,这种给父母的过年钱,在单位宿舍的同事互为话题,在村里的左邻右舍互为传闻。即使不挣钱的农民儿子,正月天每逢看社火,逛庙会也会给父母十块八块的零花钱,作为上会的盘缠,这都是惯例。
 
  在改革开发四十年后的今天,父母一般都不是过去的穷老子了,平时有自己的收入或退休金,即使农民也有年龄不等的养老补贴,脱离了手无分文的时代。多数子女过年不再在意给父母的过年钱了,认为父母有钱花没有必要再给二老奉上红包,这是其一。
 
春节红包奉父母
 
  其二,当今社会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家里掌管财权的多数是媳妇,儿子只有收入权益,没有支配权利,想孝敬父母之心会被有些妻子架空或推脱,有心无力,只好硬着头皮,逃避过年不回家。
 
  其三,有两三个儿子的父母,有的给,有的不给,只要有一个不给,其余看样子不给,给的男子遭媳妇抱怨也会中止不给。
 
  其四,不肖之子有吃烟、喝酒、打麻将的钱,没有孝敬父母的年钱。
 
  其五,有的薄养厚葬,平时不孝,故后大闹,请乐人,唱大戏,拿钱买个好名声,并借事收礼敛财,众人皆知,屡见不鲜。
 
  但社会的正能量总还是大局,改革开发前逢年过节孝敬父母钱的年俗一直没有废止,更与时俱进。现在儿女经商的富户在农村比比皆是,平时给父母三五百,过大年给个八百过千元,不在话下的子女胜不胜数,村村都有。他们给父母买好吃好穿的,带领父母出外旅游的,放下手机促膝谈心的,嘘寒问暖的,关心生活痛痒的随处可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讲究父母给孙子的压岁钱,不讲究自己回报给父母的孝敬钱,春节红包奉父母总还没有向压岁钱那样深入普及,还需要倡导和呼吁,应成为每个成年子女的自觉行动,不愿做或做不到者应视为大逆不孝。当然农民工年终拿不到血汗钱,没钱回家过年者除外,子女有灾难者有情可原。
 
  衷心希望这一古老的年俗能得到网上读者的理解和支持!
上一篇:有一种温暖叫回家
下一篇:陪伴,是最深情的过年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