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900字
2017-11-09 10:46:03 作者:杨慧欣
我在六年级的
暑假里,读了本初中必
读书目—— 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我第一次读散文。我之前读的那些都是有头有尾,很有
故事xing的文章。
这次第一次接触散文,有的人说散文是没有秩序的,非常的乱,看也看不懂。而有的人说,散文就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遐想连篇。但光听别人说是没用的,最终还是要由自己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要想读透一本书首先要先去了解书的来源,也就是作者。《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
树人,鲁迅只是他后来用的笔名。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本书是他的
童年记忆录,他一身著作有很多,有小说、杂文、诗歌和散文等都收录在了《鲁迅全集》中。
而《朝花夕拾》这本书写于一九二六年,是
回忆xing散文集,全书共由十篇散文组成。最初这些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原题为《旧事重提》直至一九二七年编辑成书,题目也是后来改为《朝花夕拾》的。
在《朝花夕拾》当中,我比较
喜欢那几篇写人的文章,本身鲁迅写出来的写人的文章就是写的让人非常有感觉,把文中的
人物给洗的真实写的栩栩如生。他用简洁的话轻松的写出
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形象xing格。只要我们一度这个文章,就能慢慢的陶醉其中我,无法自拔。抬头看,文中的人就好像活了一样,就那样站在我们的面前。
比如《
藤野先生》,文章生动的塑造了一个典型日本学者的形象,xing格特征——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特别的严格,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者。
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是其实是话中有话,利用他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也就是对儿童的不重视。当时的儿童是多么渴望读书,多么渴望新知识啊。可当时没有经济条件的人类却认为这是愚蠢的,与其当个柔弱的书生,倒不如想想怎么养家糊口。所以,很多农民家的
孩子都只能看着,什么事都做不了。然而我也想到了现在,现在的儿童对于书和这是不是渴望,而是厌恶,与当时旧时代的儿童的思想截然不同。现在的我们,基本上能读书,可我们却不知道
珍惜。这让我引起了反思。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悲痛的事实吗?
直到写完这篇读后感,我才知道,只有让学生们爱上读书,爱上学习,才能够不辜负,鲁迅先生对我们付出的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