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货币战争读后感1500字

2018-06-24 18:59:26   作者:姜龙杰

  在寒假期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像一部小说一般,从现代银行的诞生开始讲起,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用一种全新的视觉,不同的思路来看待我们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金融货币知识。然而本书大部分内容的真实性饱受质疑,其贯穿全书的阴谋论思想也将我们熟知的近代史改写的面目全非。
 
  《货币战争》一书主要写历史。但是,它轻率地改写了人们早已广为接受的世界近代史,尤其是美国历史。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亚伯拉罕·林肯到约翰·肯尼迪,再到罗纳德·里根,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遇刺事件,无一例外,都被该书统统归结为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争夺所谓“货币发行权”的阴谋策划所致。书中,美国革命不再是北美各殖民地联合起来摆脱英国统治,争取政治独立与经济自由的斗争,而是为了所谓“货币发行权”;南北战争不是因为是否废留奴隶制所引起的尖锐冲突,而是“国际银行家”的操纵结果。
 
货币战争读后感
 
  该书还郑重宣称,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以美国、英国、苏联与中国为首的盟国反击纳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与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史诗,而是罗斯福总统玩世不恭地在战争硝烟中验证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并让国际银行家们在战争中再次大发一笔横财。肯尼亚总统被刺杀是因为他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关于白银券的11110号总统令;越南战争结束的本质原因乃是伦敦黄金战场的惨败,导致统治精英阶层的财力损耗殆尽;中东石油危机不是欧佩克而是国际银行家的决定等等。这一系列惊人的“发现”,使历史霎然面目全非!简单得出格,歪曲得离谱,难免给人哗众取宠之嫌。
 
  该书武断地认定,所谓国际银行家为一小撮利益一致紧抱一团的阴谋团体,而对现代金融体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空前激烈的竞争这一客观事实全然漠视。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曾经盛极一时的Drexel、霸菱等老牌银行都已破产,而书中一再提到的库恩·雷波公司也已经无迹可寻。
 
  事实上,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中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其产业结构与垄断组织相去甚远,这也就是金融创新如此活跃的一个原因。金融业也恰恰是现代经济中最受监管的行业,其经营业务活动受到各国政府如财政部、央行、专职金融监管当局甚至国际组织的严格监管。书中所刻意描画的超然凌驾于国家政府乃至国际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拥有神秘权力的所谓“国际银行家”,恐怕只存在于作者的丰富想象中。
 
  《货币战争》一书试图给读者一种旗帜鲜明、是非清白的印象,但其实立场含糊不清,多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书中弥漫了反犹太色彩——不断影射一些国际金融家的犹太出身背景;揉杂了极左思潮——抨击私有化、自由贸易等市场经济政策;宣扬极右倾向——仇视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渲染民粹主义——反精英阶层,敌视华尔街、金融界与大企业;美国式的孤立主义——不信任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内的任何国际组织与机构;倡导无政府主义——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并流露出对任何集中权威包括中央银行的天然不信任;对日本的同情与反西方意识——提出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系西方国家金融核弹打击所至,日本倡导亚洲货币基金乃“天经地义”,而美国的反对属极端不合理等。
 
  总而言之,《货币战争》一书虽然存在歪曲历史,断章取义,言过其实等缺点,但其逼真地重现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代历史演变的重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影响力。并且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今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为维护中国的货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不失为此书少有的可取之处。
上一篇:货币战争读后感1300字
下一篇:货币战争读后感18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