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双城记》有感
2018-12-03 22:43:19 作者:张颖
当我在
深夜读完这部小说后,我竟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和
感动。是的,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双眼噙着即将崩塌的泪珠,所以,我
选择写点什么,以此来平复内心起伏不定的心绪。深夜,一本书,一盏灯,
一个人,一阵敲字声,虽然打破了夜的宁静,但却
温暖着我的心。
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作为时代大背景,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两个国
家之间的
故事为主线,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时期的暴动、残忍、罪恶、无情。但是,这部《双城记》之所以会轰动世界,并非由于作者以诸多现实笔触描写了革命时期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而是由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爱的一种表达。正是因为书中所展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内心不只有对残暴革命者的愤怒和谴责,而更多的是感受爱的洗礼,坚信爱的永恒。
《双城记》中的
人物形象鲜明:被困巴士底狱十八年的老医生马内特;心地
善良,即使在
家庭最无助之际也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露西;不跟贵族同流合污,甘愿
放弃自己贵族身份而来到英格兰过着隐姓埋名生活的达尔内;压迫人民、烧杀奸掠的埃佛瑞蒙德侯爵……但是,在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脑中挥之不去的依然是那个放荡不羁、嗜酒成性,却又才华横溢,心地善良,为了心中所爱可以献出自己
生命的人——西德尼?卡尔顿。
狄更斯在小说里对卡尔顿的出处没有过多的描写,他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出场了,连背景都没有做任何交代。“那是一个嗜酒的时代……”,卡尔顿是一个嗜酒成性的人,但他绝不是一个昏沉、颓废不堪的社会唾弃者,相反,他很聪明,有才气,在法庭上为斯特莱佛先生出主意,帮被告达尔内辩护,这已足以说明他的才学和智慧,以及善良的
心灵。然而,他不不适合这个年代,他没有左右逢源的精明,总是容易被人利用,因此他只是斯特莱佛先生的“豺
狗”而非“狮子”。卡尔顿有美好的
情感,他厌恶这个只注重金钱与
成功的社会,他没法去
改变这个社会,但也不想被社会改变,所以唯有借酒消愁、自暴自弃,展现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形象。正如书中所写:“
太阳凄凉的、忧伤的升了起来,照在一个极可悲的人身上。那是个很有才华、感情深厚的人,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用那才华和情感为自己获取
幸福。他明知道它的危害,却听之任之,让自己消磨憔悴。”
对于
爱情,卡尔顿选择隐忍,用压抑自己情感的方式来对露西报以最衷心的祝福。他在与露西剖露内心的告白时有这样几句:“我
希望你知道你是我灵魂的最终的
梦想……可那只是梦,整个儿是个梦,一个没有结果的梦,醒来时还躺在原来的地方,不过我仍希望你知道你曾唤起过我这样的梦。”甚至在最后,他为了露西的幸福,甘愿去狱中换出达尔内使自己走上断头台,这种利他主义在小说的最后被推向高潮,而卡尔顿的灵魂也在最后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卡尔顿上断头台前说:“我看见了我为之献出生命的人在英格兰过着平静、有贡献、兴旺、幸福的生活……看见了露西、露西的
父亲、善良的老人罗瑞、看见露西怀里以我命名的
孩子长大成人,在我曾走过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我听见他告诉孩子我的故事,
声音带着颤抖,带着深情……”
合上这本厚厚的《双城记》,我很清楚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并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同时我也确定,在某个时刻我会再次翻开它——“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