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1100字
2019-06-30 11:24:32 作者:赵阳
对这本书早有耳闻,电视剧出来后也积极的看了一些,但真正拿起书却是当下,虽说并未读完就写读后感可能不够全面,但反思后就突然顿悟,这不就是平凡世界中的那个平凡的我吗?既然是平凡的我,索性就忘掉形式的约束,真情实感的记录,也许才是给
阅读中自己最好的
礼物。
《
平凡的世界》以
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
爱情、挫折与追求、
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
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读书时常有的第一感觉就是怀念
故乡。“陕山”被黄河分割,但风俗民情却大为相近,书中关于土地、节日以及当时各种日常生活的描述,经常让我想起
家乡的人和事,想起与
童年好友在黄土坡上摘酸枣摘桃杏、下河摸
鱼摸虾,想起守着瓜田大快朵颐的
时光,想起讲课极具当地语言风味的几位
老师,也想起了与
同学在麦场干活,他
父亲的汗水和
母亲的叹息。。。从西北到东北,离家十余载,畅游在书中关于家乡的那些生活描述,虽并非书中年代中人,但也深深的感觉到了那浓郁的乡情。
读书时常有的的第二感觉就是尊重劳动。无论是田间农活、屋里的家务,还是
办公室的奋笔疾书、工厂里的机械
作业,我想,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看到
华为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和卧薪尝胆,如何理解和尊重劳动似乎也到了一个更大的范畴。不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关于劳动,首先想到的就是真正基于
善良的尊重劳动,平凡世界里的我们,从历史角度看,无论
经历过什么、失去或拥有过什么都会化为尘埃,而做到真正的尊重却非常不易,书中很多人都通过“劳动”
改变了生活,也正是这些勤劳个体的汇聚,才改变了国家和社会。
读书时常有的第三感觉就是理解苦难。书中既有头顶蓝天、脚踏黄土贫苦朴素的生活,也有面对
亲情、爱情的
无奈惋惜和愁苦感怀,既有面对
孤独,却依然奋力向前的勇气和独立人格,也有与
命运抗争,却坦然面对失败和遗憾的耐性和心态。凡此种种,让我想起了小学时那个捡起很小很小铅笔头,让我好好读书的大爷,还有每天凌晨2点起来熬好中药骑车20几公里送药的同学父亲。我想,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生活的意义也并不是我们得到过什么,而是经历苦难,自己内心是否感到充实。
书写到此,脑海中突然想起中学自习停电时,黑暗中那支“滋滋”燃烧的蜡烛,尽管光亮有限,却奋力燃烧突显那一刻的安静
美好。当下社会,国家稳步前进,社会快速进步,每个人也都向往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我
希望,在我们不停奔跑、拼命
努力的同时,也回过头真正的思考、感触、倾听一下历史步伐中那久远的
声音,这种声音一定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抚慰
心灵、控制欲望,减少膨胀,也一定会让我们明白
生命的广阔和
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