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 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篇】

2019-11-11 17:43:06   作者:网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刘景文
 
  看菜畦,玩斑蝥,拔何首乌,听各种稀奇古怪的神话故事,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啊!在第一次看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片段时,我不免这样想。先不剖析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光是看百草园中对一个个动物和植物的描写,就足够引起人们对那个神秘的百草园无限的遐想—里面真的有“赤练蛇”吗?那个园子大不大啊?在这个百草园里又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然而在查阅了一些关于百草园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后,很多人也许会很失望,或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百草园”确实只是一个荒芜,人迹罕至的荒园,而作为同身为儿童的我们,却可以理解鲁迅先生儿时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穷魅力和欢乐。无数的昆虫,不同的植物,各种对动植物的一次次探险和实验是那么有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发现都能让我们乐上半天,这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魅力呢?
 
  三味书屋里面发生的事,也同样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在上课时做的每一个小动作,偷偷说的每一句小话,在桌上写的、画的每一个字和线条……不都是跟儿时的鲁迅一个感受吗?这个鲁迅儿时的形象,又何不是现在青少年儿童的形象呢?
 
  鲁迅的“百草园”是多么具有魅力,而“三味书屋”又是多么有童趣啊!
 
  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段懿芳
 
  鲁迅先生,一位奋斗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位伟人写出的文章,当然也是思维缜密,十分谨慎的。文章中总是十分巧妙地运用那些看起来毫无杀伤力实则充满火药味的语句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我也总是理解不了某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鲁迅先生对自由与美的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却也看出了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里枯燥死板且又严厉的学习生活十分厌恶。我想,这样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多少儿童天真、善良、活泼的天性啊。
 
  不过,也许只是饱含着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厌恶吧,我相信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老师寿怀鉴先生还是有着极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样和蔼博学,总会在读书时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虽然对学生很严格,却不会严厉地打骂,顶多是瞪几眼,这在当时的社会下,是多么难得啊!12岁到17岁,相当于一个人的中学至高中阶段,鲁迅先生全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着,这也为他后来那些犀利却有内涵的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寿怀鉴老先生也是鲁迅先生一生当中十分重要的几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这一则小故事,应该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抨击,寄托着他希望光明与善良有朝一日能够战胜黑暗的美好愿望。这则故事与百草园的联系,也让我对百草园里那片长草丛多了一种神秘与不安的感觉。
 
  鲁迅先生的伟大与他所付出的贡献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喻户晓的,让我们把这份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份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吴文博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经典的文字选自鲁迅先生那篇家喻户晓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给予鲁迅先生这种乐趣的,却是小小的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些野草,一个园子,便是鲁迅先生儿时的天堂。即使到了“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仍然也不乏乐趣:下课后和同学们溜到院子里玩耍,趁老先生读书入神偷乐,充满了童趣,充满了欢乐。
 
  然而到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孩子们不必在荒地玩耍了,而这种乐趣却越来越少了。在学校,在办公室,在路上,在餐厅,人人都捧着一块方寸之屏,探索着虚拟的世界,沉溺于网络的快乐。QQ、微信、抖音……一个个新奇的应用,占用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当前,手机确实颠覆了传统的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捷,使用手机也许是为了正事。可是,当人们在用手机点餐、打车、搜索资料的时候,又有几个能忍住诱惑,不去点击那一个个猎奇的标题,一个个朋友的动态呢?人们可能会在手机里得到片刻的欢愉,可是当你放下屏幕时,感到的是乐趣吗?不,是空虚。现在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却很少能感受到像鲁迅先生一样发自内心的快乐了。
 
  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能放下手机的很少。为什么?因为手机的信息对于人们吸引力太大了。打开网络,打开人们喜欢的内容,比如:看视频、听音乐、读新闻、购购物、聊聊天等,时间便在不知不觉间流失了。但只要你能放下手机,走出门外,去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或者是静下心来,品读一本好书,即使环境像鲁迅先生小时候一样艰苦,相信你却能感受到比网络世界更真实、更充实的快乐。
 
  手机方寸之屏,并非居心之所。放下手机,走向大自然,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你也能收获像鲁迅先生一样单纯的快乐。
 
  篇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满同学
 
  这个假期,我翻开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颇有收获。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浙江绍兴人,祖上曾是达官贵人,但到了他这一代便家道中落。鲁迅童年时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时东渡日本学习医学,后因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豪。
 
  而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他童年最真实的写照。
 
  虽说百草园“园如其名”,只是一个长满野草的园子,但在童年鲁迅眼里,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乐园。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百草园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故事、拍人、捕鸟雀……百草园又是一个乐趣满满的游乐场。在这里,童年鲁迅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无比的自在。
 
  然而不久后,鲁迅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将他送进了书塾,在少年鲁迅的眼里,这似乎是对他的一种惩罚。
 
  在书塾里,虽然有先生严厉的管教,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孩子们淘气的天性。当先生不在教室时,鲁迅和伙伴们便跑到园子里折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当先生读书得读入迷时,鲁迅和伙伴们又在下面用纸糊的盔甲来做戏,或是把宣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虽说不像在百草园里那样欢脱,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依旧快乐地成长着。
 
  这篇文章充满了鲁迅对童年的怀念。但其实,鲁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幸福的。由于家道中落,父亲病重,鲁迅不得不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正是因为他既体会了操劳家事的辛酸,又感受了无邪童年的美好,所以鲁迅先生才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鲁迅先生最终成长成为文化的斗士,立志要以文字唤醒国人,让中国强大,让少年儿童们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篇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吴桐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这里,便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
 
  有趣的昆虫,奇特的植物,长妈妈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在下雪时捕鸟……这,构成了鲁迅多彩的童年。通过初读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百草园对鲁迅的吸引力。
 
  鲁迅后来去三味书屋读书,他的先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先生博学、质朴、方正,对学生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如此开明的教书先生又有多少呢?正是有先生这样的人的教导,鲁迅才会成为如此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看到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同玩乐的情景:我们到处跑来跑去,爬树、疯闹,有时还拔一些小草撕成碎丁“炒菜”或磨成末捣成“草药”,抓蝴蝶,互相讲故事……多么美好的童年!想想都觉得好玩,我想:若干年后,我估计也像鲁迅先生一样,对这段童年生活仍能记忆犹新。
 
  看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我忍俊不禁,想起了小学时早读的场景:同学们各读各的,稀稀拉拉,而当老师走近,就扯起了喉咙大声读,我觉得这场景莫名地有趣、亲切……
 
  看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小学生活……
 
  篇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余喆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它时而宽,时而窄,可我们都必须踏上这条路,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作者小时候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以及后来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时期的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没有拘束,可以尽情玩耍,可以不带任何目的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会背负着家人或长辈的期望,我们也会慢慢感受到生活给我的压力。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所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人的启示吗?现在许多孩子拒绝长大,一直沉弱在关爱之中,希望永远保持童年的纯真的任性,原本愿望是美好的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一直能待在百草园之中我总有一天会从“百草园”到达“三味书屋”,虽然说是枯燥的但却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我们应该从“百草园”中走出来大步大跨步地迈向“三味书屋”经过三味书屋的洗礼,让自己成长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人。
 
  篇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高钦哲
 
  当我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心中立刻涌出了2种不同的看法。
 
  当我读完“百草园”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羡慕的。羡慕鲁迅小时候的自在,可以快乐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现在在家中写着作业。还羡慕鲁迅能有一个这么好的环境,拥有一个这么生机勃勃的大园子,可以在园中观察植物,昆虫。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小花园。
 
  当我读完“三味书屋”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有些震惊的,震惊旧社会老师的严厉,那可比百草园的昆虫要厉害的多。也正是这私塾让鲁迅失去了自由、快乐。我不禁为鲁迅捏了把汗。
 
  读到鲁迅偷偷描画时,我又被儿童的天真给逗乐了,反过来一想,正是这“三味书屋”里先生的严厉,博学、才能教导出这么优秀的鲁迅先生。同时也从鲁迅对先生的描写中,深刻的感觉到他是多么的怀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啊。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旧社会先生的严厉。这篇文章还引发了我的联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也是这样的吗?幼儿时可以去公园尽情的玩耍,慢慢长大后,开始学习,10岁时开始正式进入艰难的学习征途,长大后,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恩师。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去,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个时光,就会觉得这一生没有意义,但如果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会觉得很快乐,很美好。
 
  整篇文章读下来,感觉很顺畅,细细品味后,却感受到了许多新看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篇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者:嵇铭璋
 
  也许你不会想到,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儿在园子里抓虫子、拔野草,在雪天捕鸟,这似乎是一名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但压迫了两千年的儿童学子们,似乎吞没了许多人那个美好的童年,让他们呆滞,这同时也困扰鲁迅先生,并束缚了他们的身心……
 
  文中“怪哉”一事,充分反映了封建教育只要求学生死读书,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培养出一群“纸上谈兵”的“高材生”。这无疑是一场出现了许多漏洞的失败的教育。它可以毁了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天性,让他们经历一个痛苦的童年。鲁迅先生除了回忆童年之余,又批判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与天性,他们剥离了一个孩子纯真的一面。
 
  因此这篇文章传达了一个真谛:人,不能死读书,要对自然与知识保持一颗热忱心,并拥有一个快乐而不压抑的童年。否则,你将会失去你童年的一切。也许,继续给你的学生这种死板、死气沉沉的一堂人生课……
上一篇:《爱上读书的妖怪》读后感
下一篇:活着读后感75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