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
家》大概是在高一的期中考那会。那时候窝在被子里偷偷看,停不下来地看。这类必
读书目我向来不怎么
喜欢,现在想来大约是因为看得太光明正大了。书,非得偷偷摸摸地看才有意思。
再读《家》是听着许嵩写的《雁归巢》看的。那风味就更是难以言喻了。和第一次的偷偷摸摸不一样,这次的光明正大,才感受到了惬意与闲适的
味道。这才好好欣赏起书的韵味来。偷偷摸摸读书是读
故事,静沐暖阳读书才是读情怀。
书的氛围很压抑,哪怕
春节那会
阳光正好,也还是有照不到的角落。比如,家。那个被遗落在
历史角落、被
时间的灰尘掩盖的热血青年的故事。贞烈温婉的鸣凤,阳光清秀的琴,哀怨柔弱的梅,大气温端的瑞珏。似乎因为是女xing,所以更易被女xing角色的故事和
命运所吸引和打动。或许正处于年少时,又印证了那句“悲剧才是永恒”的真理,独爱鸣凤。
因为能明白她对觉慧的爱慕是浓烈而不允许被发现的,她对觉慧的温柔是缓慢的渗入的,她对觉慧的希冀和期盼是带着点纯纯的自私的,她对觉慧的贞烈是隐秘的、喷发的。她爱他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一种
心情在悄悄地爱着?会因为他的一眼就怦然心动不止吧,会因为他
今天皱了皱眉头而揣测他究竟是遇到了何等不顺心的吧,会因为他的
美好和优秀照耀到自己身上时觉得自己晦暗无比的吧。她的那份爱,小心翼翼,揣在心间。深沉而又热烈,两个矛盾的词用在她的爱上面竟有一种莫名的和谐。
想来大概不会有人能够了解她死之前所煎熬的那些光阴吧,她去找觉慧,觉慧却忙着自己的事。等到觉慧听到了她要嫁人的消息,发了疯似的找了找她。我相信,觉慧是真的爱鸣凤的,他也是真的担心她的,只是有个只是,后来就没有了后来。他更贪恋安宁吧,在这个人人指手画脚教你做人的家,在这个分分钟有暗刀戳向你的家,在这个像呆在海里一样漂泊无定的家。他内心,也许也同觉新一样,暗自徜徉在“下个会更好”的谎话里。直到鸣凤死了。直到她死了他才觉醒,才是真正的觉醒,才是真正的反抗,才会把对自己和鸣凤的遗憾补偿给他同样爱着的琴和觉民身上。不然,觉慧也只不过是另一个觉新罢。以血谏,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反正最后
幸福的是琴,也无关鸣凤。或许,在那样的
家庭,没有幸福可言,但至少,那时候,琴和觉民如愿了。
其实反过来想想,鸣凤是悲剧还是解脱?是解脱吧。至少她无需被冯老头蹂躏,可悲的是代替她的人。至少在所有人都忘记了她的时候还有觉慧记得她曾经来过。(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可也是悲剧吧。在觉慧
决定对她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时就已然悲剧了,在她苦挨七年却依然如刀下
鱼肉任人宰割就已然悲剧了。但或许,也是幸福吧,至少,她爱的人,也爱她。可这样的幸福里,竟还有着那一丝不纯粹的味道——她很爱,可他不够。或许是人xing的弱点所致,让这世界上每一种幸福里都掺杂了些许算计。但也是人xing的闪光点,让悲剧里有了点光明的颜色。或许正是用这样的角度写到了这样深刻的话题,才让巴金先生的书历经
时光的洗涤,仍然闪闪发光。
如果有如果,觉慧在那时候就反抗,鸣凤会不会有所转机?可那个时候的觉慧不会,绝不会。他舍不得自己的安宁,在觉新庇护下所得到的安宁,他也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些蛮不讲理的三姑六婆的口水。可惜的是,哪怕有如果,事情还是会这么发展下去。所幸的是,因为这么发展了,所以觉慧才领悟了。鸣凤的死,其实根本就是作者为了剧情发展的必然而已。不过棋子而已。
我明知如此却还是在鸣凤死的片段兜兜转转看了几遍,只为再多看这个和我不在同一维度的美好女子一眼。可能,那心境同鸣凤
陪伴觉慧一般,不为拥有,不为靠近,只是远远观望,已是
人生大幸。
只愿如此美好的女子,来生,能在云水边上,坐上摇椅,清茶一壶,两袖清净,十指不沾阳春水,闭目静养。愿水底的她,能静沐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