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9-01-10 14:57:04 作者:网络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
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
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
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
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
寂寞,多么
想念你!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
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
朋友间的
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诗词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
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
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
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
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
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
环境和
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
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
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
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
未来团聚时的
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
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
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