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谁是仁者?谁是智者?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
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250年,卒于公元前186年,享年64岁。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卒于公元前193年,享年64岁。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享年35岁。
抛开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的韩信,我们单来
说说作为开国功臣,但得以善终的两位牛人:张良和萧何。
张良,战国时韩国贵族后裔,韩国被灭后,张良刺杀秦始皇嬴政,未果潜逃,拜师黄石公,学《太公兵法》。秦末战乱时,聚众归顺刘邦,并成为其“智囊”。鸿门宴时协助刘邦脱身,楚汉战争中协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帮助吕后扶持刘盈荣登太子。汉初分封,被封为留侯。后功成身退辞官归隐,晚年跟随太虚真人赤松子云游四方,成为道
家知名代表
人物。去世后,谥:文成侯。
萧何,刘邦老乡,曾任秦朝时沛县县吏,后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接收了律令图书等典籍,从而掌握了天下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汉朝的建立起到重大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掌管后勤,确保了战争的胜利。后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去世后辅佐汉惠帝。萧何也喜好黄老之术,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去世后,谥:文终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张良 当属于仁者,其一生以“刺秦复仇”为使命,灭秦后,其理想也实现了,于是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张良不谋权位,不逐名利。这一举动也正契合了古之君主功成后,对于功臣心生的芥蒂。从而避免了 鸟尽弓藏兔死
狗烹 的悲剧。
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就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曾挥毫写下著名的《留侯论》,文中赞扬张良的品德:“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对比仁者的张良,萧何当属智者。其一生行于朝堂,曾被刘邦三次怀疑,但萧何均能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从容化险为夷而幸免于难。因为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封侯拜相后,并没有被战争的胜利和仕途的顺利冲昏头脑,而且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做到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萧何在处理韩信的问题上,被后人所诟病。萧何作为韩信的知己,深知韩信不会谋反,却为避嫌保身,而
选择与吕后一同设圈套谋害韩信。
古人常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张良 “功成”后,归隐山林,保证了自己的“名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而流芳百世!
萧何“功成”后,选择继续“建功”,并通过谨慎的言行,保存富贵的同时,成为万事名臣表率,同样也实现了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