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当前位置: > 文学百科 > > 正文

张居正为何不肯重用海瑞?

2018-11-26 23:38:29   作者:网络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海瑞政治生涯,真的太符合这句话了。
 
  张居正上台的时候,海瑞正辞职在,内心是非常希望张居正能重新启用自己的。因为他认为张居正翰林出身,是和他一样推崇圣人之学,是同道中人。张居正在海瑞辞职后还写过信给他,表示惋惜,只不过那时还是高拱当政。
 
  后来有人建议启用海瑞,张居正怎么回的呢。说“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
 
  啥意思呢,就是海瑞的人品没话说,但是做事不通达,这样的人适合当政治摆设,供着就好,不适合当官做实事。
 
  那为什么张居正这么说呢?我们下面来大概说下。
 
  海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官场的表现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里的话说,就是一个偏执狂,而且是一个很轴的理想主义偏执狂。这样的人,一味的拿心目中的理想,也就是圣人的行为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便也罢了,他还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别人。对其他人来说,达到这样的标准太难了。
 
  比如说,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对人们的房舍衣冠,像大门、轿子、衣服、房子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海瑞眼里,这些规定虽然已经过了200年,但都不是小事,是关乎“贵贱”的大节。其他人不照做,不归我管的就罢了,归我管的,我能管的,就一定要照着办。
 
张居正为何不肯重用海瑞?
 
  再比如说,明朝是官俸最薄的朝代,官员的薪水很少,想要只依靠俸禄养活一大家子人,是很吃力的,顶多就是能不挨饿。但是,还有人情呢,官场还要打点呢,有出差来的同事还要接待呢,等等,这些钱都要当官的自己出。明太祖时期,官员倒不敢贪污,但是之后,明朝的官场的贪就止不住了。像官场都知道的秘密,“常例”就是其中之一。说白了,就是靠乱收费,补贴自己钱包的。他们也正是靠着这份“常例”,让日子过得舒服的。
 
  但是海瑞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刚正不阿,认死理的人。既然我不能阻止所有当官的不收常例,我自己是坚决不会同你们同流合污的。于是他当县令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规定所有在他手下当差的,都不能收常例。这下可把他的下属和其他地方的同事都惊住了,没有常例怎么过活?!
 
  所以他的下属很多都辞职不干了,海瑞心想你们爱干不干,不干,我来兼职,实在不行,就找一些更穷的人来,海瑞因为身兼数职,所以一年到头都忙的不行。
 
  毕竟还有一大家子需要养活,怎么办呢?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干脆在衙门后面的空地上,辟出一块地,下班了就去干农活,这样才勉强让家人不饿肚子。他家里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年可能只会有一次吃荤的机会。衣服补丁加补丁。
 
  再比如说,他每到一个地方当官,当地的达官贵人都愿意自己花钱找关系,就算给他升职,也要把他调走。有一次他到了退休阁老徐阶的家乡,徐阶之所以下台,是因为在官场上失意,输给了高拱,当然徐阶心里是不会真的认输的。而徐阶对海瑞有知遇之恩,按说,在官场徐阶对海瑞恩重如山,海瑞也当以恩报恩,毕竟官场讲究的是“关系”。可是海瑞不这么想,海瑞觉得徐阶当初提拔他,是为国家办事,这里面是不存在什么知遇之恩,提拔之恩类的私恩的。
 
  海瑞在徐阶的老家搞了个土地运动,就是让富人家把田地退给老百姓。这一政策,背后的支持者就是高拱。既然海瑞刚正不阿,一视同仁,又不会看在什么知遇之恩,提拔之恩,所以,他对徐阶家也同样下达了这样的指令。土地问题,不要说在明朝,即shi放在今天,也是不得了的事情呀,徐阶心里很清楚,高拱也很清楚,这件事肯定是不会成功的。然而高拱还是支持海瑞这么搞,就是想借海瑞的手,整徐阶,然而,海瑞想不到这一层。
 
  徐阶没有抵制海瑞,主动退了12000多亩地,然而海瑞还是不买账,因为徐阶家只退了十分之一,公文里的要求是一半。百姓们见徐阁老都这么听话照做了,便纷纷要求其他富豪们退田,还成天堵在徐阶家要求再退。
 
  海瑞的榆木脑袋,想不到自己做了别人的枪手,他自己本身的性格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还写信给徐阶,劝徐阶,认为自己在拯救徐阶。徐阶没办法,只好向高拱求和,这一行为就算是承认了自己政治上的失败,认输了嘛。
 
  高拱的目的达到了,既然如此,那就握手言和吧,很快海瑞还便被调走了。
 
  从这些例子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海瑞其实是一个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是不懂游戏规则的人,他这样的人是非常容易被人当枪手用的,太过天真,注定是官场上的异类和失意者呀。
 
  这些也正是张居正不会启用海瑞的原因。
上一篇:唐朝李贤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乾隆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